来源:百度新闻
5月28日12时31分,经过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迎来了它的成人礼。
这一刻,中国等了整整16年。
【资料图】
中国国产大飞机“展翅”,翻开了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崭新一页,不仅标志着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已进入世界前列,同时也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到了大众视野。
众所周知,飞机制造业产业链长且复杂,一架飞机的零部件数量是以百万个来计算的,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遍布全球,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具备大飞机制造能力的不超过10个。
换而言之,大飞机制造并不是把所有能够组装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就能够做到的。中国之所以能够迈出挑战波音与空客双头垄断的第一步,背后离不开极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实际上,不仅在大飞机制造,放眼各行各业,无论是计算机领域的戴尔,还是手机界的苹果,它们都是供应链管理的大师。
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甚至是决定性力量。
市场范式背后的新供应链之争
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从上游原材料交易到加工成产品,再通过经销网络,依靠物流体系将产品一层层送达终端。
过去,企业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从竞争中胜出,企业内部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
具体来说,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的需要,要么会扩大业务板块与规模,要么直接并购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进而使自己拥有从原材料采集、半成品制造、产品生产,到商品运输、销售等全部的生产和服务能力。
简而言之,在特定的经济与历史环境下,“大而全”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趋势、新变化的出现,让企业曾经的“纵向一体化”的理念渐露疲态:
一方面,用户需求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消费者不仅对外观、价格、功能等要求趋于多样化与个性化,还对产品服务以及售后等有所期望。消费者越来越占据主动,
与此同时,企业端的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紧密。随着全球化进程提速、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与知识经济等快速崛起,各个产业之间的边界愈趋模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进一步拉近了不同企业间的距离。
如此种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坚持“大而全”的供应链既无法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过度分散的企业资源也使其核心优势难以凸显,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于是,旧的经营模式被彻底颠覆,市场竞争转变为“重塑企业关系网络”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
中国制造需要怎样的供应链管理企业?
21世纪初,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在《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中写道:“在21世纪,供应链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组织力量,谁统治了供应链,谁就统治了世界。”
时至今日,这一论断应该与时俱进——“谁能具备更高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谁就统治世界。”
因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大成的思想和方法,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以消费电子领域的苹果公司为例,对供应链管理做到了极致,其已经成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的搏杀技能。
一个例子是,苹果都是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的最大客户,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苹果用高出海运近50倍的成本运输产品。换来的是,苹果从没有在新品发布等关键时刻掉链子,也从不会被金融危机等“黑天鹅”带来的库存压垮。
也正是通过在生产全链路上运筹帷幄,顶着拥有最完美供应链的光环,苹果打造出了无数一流的产品。
不可否认,中国的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短板同样明显。
比如不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影响供应链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足;企业上下游之间数据、技术、资源各自为战,容易陷入信息孤岛等。
归根结底,一家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能够比其他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令人更满意的产品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供应链管理,恰好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欣慰的是,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大背景之下,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服务上不断发力,去帮助中国制造实现供需的良好结合,减少企业库存和降本增效,以及充分发挥链上各企业的竞争优势,重塑企业一体化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谁在助力中国企业迈向新台阶?
在市场端、企业端、生产端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波动时,供应链的敏捷性对全流程的运作效率几乎是决定性的。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怎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商,极有可能直接决定了其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
在众多的先行者中,脱胎于海尔,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日日顺供应链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选择之一。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日日顺供应链就不断迭代、升维与进化,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日顺供应链在业内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三道”竞争壁垒:
其一,“送装一体”破解行业痛点,打造“最后一公里”的极致消费体验;
早在2006年,日日顺供应链就敏锐地洞察市场痛点,率先在业内推出了末端安装“送装一体、一次到位”的服务。
依托于“全国无盲区覆盖”的触点网络——超15000条干线运输线路、超过18万辆合作车辆,近5000个服务网点、超20万场景服务师,可覆盖全国2800个区县,日日顺供应链真正构建了覆盖全国、送装同步、到村入户的稀缺大件物流服务网络。
这些丰富的基础资源,不仅让日日顺供应链破解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日日顺供应链为用户打造的覆盖家电、家居、汽车、冷链、快消、光伏等行业的全流程、多场景的高品质服务解决方案,正让更多企业在红海竞争中短板更短、长板更长。
其二,以“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方案”助力行业客户降本增效;
众所周知,日日顺供应链在产品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家电行业深耕二十余年,天然就具备长链条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基因,使其在服务家电行业过程刷出了“经验”——
从入厂物流、生产制造、智慧仓储、智能配送及末端送装等一体化全流程供应链管理服务,更好地应用于其它领域的用户。
以比亚迪为例,在汽车工业里,供应链是造车的技术体系支撑和整车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链”的存在,蝴蝶效应更加明显,小风险也很容易通过逐级传导不断放大。为此,准时、安全、不间断的零部件配送一直是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核心诉求。
基于此,日日顺供应链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定制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零部件入厂、运输、备件售后等方方面面。
在全方位的保障下,日日顺供应链在部分线路中已经可以实现36小时抵达目的地,比约定时间提前12小时。运输效率的提升不仅帮助比亚迪节约了成本,还有效缩短其备货周期,降低生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日日顺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不断迭代,双方合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化。近日,日日顺供应链为比亚迪提供服务的6个项目同时启动,仅当日就有66辆整车同时发运,实现各类汽车零部件100%按时交付。
不止是汽车行业。截至目前,日日顺供应链已为汽车、新能源、冷链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定制化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让千行百业看到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改变。
可以看到,日日顺供应链持续对供应链管理服务进行创新,不仅打破了数据、技术、资源的孤岛,赋能产业上下游发展,在加快全流程智慧化升级的同时,自身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第三:数字化赋能“生态创新”,携手各方走向共创、共享、共赢。
近年来,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供应链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共同选择,也是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日顺供应链再一次走在了行业前列。
在数字化“赋智”上,日日顺供应链对配送环节上下游各节点信息进行了全流程整合,从而实现了各作业节点的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例如在仓储环节,日日顺供应链在全国打造了以佛山仓、即墨仓等为代表的多个智能化仓库。其中,作为全国首个5G大件智慧物流园区的核心智能仓,即墨仓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黑灯”作业。
在数字化“赋质”上,作为供应链管理服务领域中的佼佼者,日日顺供应链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者,而是能够深入参与到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中,为客户赋能的价值创造者。
比如在中医药行业,日日顺供应链助力利欣制药落成了河南医药智能制造领域首个智能无人仓,解决了传统医药仓储环节流程复杂不清晰、人工管理模式漏洞多等问题。助推了企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在数字化“赋值”上,日日顺供应链通过协同各节点资源,搭建起“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价值”的循环体系。
如今,日日顺供应链的生态品牌价值吸引了包括比亚迪、黑白调、吉利、宜家、林氏木业、亿健、卡萨帝等众多跨行业、跨领域的优质生态方涌入,成长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
从“场景物流服务”连接用户需求,到“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方案”助力行业客户提质增效,再到以“生态创新”携手各方共创共享,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供应链场景生态品牌”,日日顺供应链正为中国供应链行业树立一个典型样本。
全球经济已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下,中国制造如何更上一层楼,去面对更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更广阔的市场,需要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不断实现“向上”突破。
在这之中,日日顺供应链始终在突破传统物流及供应链行业价值天花板,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迈上新台阶,无疑是解题者。(来源:财经无忌)
标签: